四海網首頁
當前位置:四海網 > 生活百科

微塑料來自于哪里?微塑料對人體和環(huán)境有哪些危害?

2019-09-04 14:19:56來源:四海網綜合

30582f67d9104aa2a93d6dba49c390df.jpeg

  威脅器官和血液

  在2008年以前,很多研究人員認為,動物可以排泄掉攝入的任何微塑料,例如他所說的“非自然纖維”。然而,生態(tài)毒理學家馬克·布朗(Mark Browne)對此并不完全確信。他做了一個實驗:先把藍蚌放進水槽,再放入涂有發(fā)光材料、比人類血細胞更小的微塑料,在藍蚌攝入這些微塑料之后,再把它們放進干凈的水中。

  魚類、蚯蚓和其他動物的體內出現(xiàn)微塑料,這種現(xiàn)象足夠讓人不安了。但如果這些微粒一直留在體內,尤其是從內臟轉移到血液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和其他器官,就會造成真正的傷害。科學家已經觀察到身體傷害的跡象,比如由微粒撞擊和摩擦器官壁引發(fā)的炎癥。

  塑料生產過程中添加的聚合物,會從微塑料顆粒里轉移到環(huán)境中,這些環(huán)境污染物(還有吸附在塑料表面的農藥),會被微塑料截留下來。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它們都能傷害肝臟等器官。生態(tài)毒理學家馬可·維吉(Marco Vighi)等人正在測試不同聚合物會吸附哪類污染物,并研究污染物是否會被淡水動物和陸生動物攝入。湖水和土壤中的微塑料的總量,堪比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塑料的總量——它們可能超過15萬億噸。

  最重要的問題在于,這些物理和化學作用是否會最終影響生物的生長、繁衍或易患病性。今年3月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表明,暴露在微塑料中的魚類減少了生殖,而其后代在未直接暴露于微塑料時也是如此。這表明,微塑料可以影響物種的后代。

  研究人員指出,有些動物未受微塑料的負面影響,如片腳類的淡水甲殼動物,也許它們能應對石塊這樣難消化的自然物質。對于有的生物來說,某種微塑料可能有毒,而其他種類則沒有。

  大多數(shù)關于微塑料效應的研究都在實驗室進行,而且實驗時間很短。研究人員通常只研究一種塑料,這些塑料的微粒比生物攝入的微粒更大,也比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微粒有更高的集中度。然而,生態(tài)毒理學家馬丁·瓦格納(Martin Wagner)表示,我們無法得知低集中度的微塑料對生態(tài)的長期后果。

  為了彌補實驗室研究的缺陷,瓦格納等人已經開展戶外研究。他們試圖匹配動物和它們最有可能遇到的聚合物及污染物,并在研究中整合現(xiàn)實環(huán)境中的其他復雜因素,因為微塑料“不是唯一的應激源”。物種受到化學污染物、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等壓力的影響時,微塑料可能是壓垮它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* 聲明: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(chuàng)/整理/投稿本文,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,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,內容僅供參考學習,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,歡迎批評指正。
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