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泳比賽居然有救生員 游泳比賽為什么要配救生員
【游泳比賽居然有救生員 游泳比賽為什么要配救生員】你知道像奧運會這種游泳比賽為什么還要設(shè)置救生員嗎?原來這個職業(yè)的背后有一個搞笑、幸運、又感動的故事。
奧運會游泳比賽場館里的救生員,之前還被大眾調(diào)侃為是世界上最沒用的崗位。但實際上,這個崗位并不搞笑,因為世界上真有一個差點被淹死的奧運會游泳運動員。
1、赤道幾內(nèi)亞的第一位游泳運動員
赤道幾內(nèi)亞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小國,人口不多,也從來沒有獲得過奧運金牌。
2000年,奧委會可能也覺得這些后發(fā)國家實在太難了,于是推出了一個計劃。“為了讓體育欠發(fā)達國家和地區(qū)的運動員也有機會參加奧運會,國際奧委會特別制定了一個奧林匹克發(fā)展計劃,給一些后發(fā)國家直接參加奧運會的名額。“
因為奧運會的參賽其實是有門檻的,比如有時候是看積分,男運動員至少達到5100分,女運動員至少達到4800分,有時候是該項目世界排名前100才有資格報名奧運會。很多小國連有資格報名的運動員都沒有。
赤道幾內(nèi)亞當時拿到了一個男子游泳的名額,但問題在于,他們并沒有專業(yè)的游泳運動員,甚至該國根本沒有游泳協(xié)會。于是他們只能臨時向全國招募,來自馬拉博的埃里克·穆桑巴尼就這樣被選上了。
其實甚至不能說選上,因為一共就沒幾個人報名。就這樣,2000年,赤道幾內(nèi)亞一共找出了4個運動員,湊齊了11人的代表團,踏上了前往悉尼的征途。
因為沒有直飛悉尼的航班,所以代表團一行輾轉(zhuǎn)三個國家,直到出發(fā)后的第三天才抵達悉尼。住進奧運村之后,代表團團長給了埃里克50英鎊零花錢,并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。
好消息是因為埃里克在赤道幾內(nèi)亞的4名運動員中個頭最高,他被安排出任開幕式的旗手。
壞消息是因為經(jīng)驗有限,赤道幾內(nèi)亞的工作人員們報項目時似乎出現(xiàn)了問題。他們一直以為報的是50米游泳。但實際上。他們報的是100米自由泳。而最壞最壞的消息是,埃里克的游泳是剛學(xué)的,他只能游50米,游不了100米。
比賽那天,埃里克一出場,觀眾就開始笑。對手都全副武裝一身連體泳衣,他卻穿了T恤長褲走進賽場,原來國家都沒有給他準備專業(yè)游泳運動員的連體鯊魚皮。
幸好當時一位好心的南非教練借給他一條多余的泳褲,于是他穿著一條不合身的藍白三角游泳褲上了場。
但后面的故事更加有戲劇性,因為搶跳,他所在小組的另外2個運動員都被取消比賽資格。于是,他成為了小組唯一的運動員,按理說應(yīng)該直接晉級了,但因為是外卡賽,情況又實在太特殊,于是奧委會討論后決定:埃里克必須獨自游完100米,如果時間在1分10秒之內(nèi)才可以晉級半決賽。
這個時間對于普通游泳運動員不太難,但對于埃里克來說是幾乎無法完成了。就這樣,伴隨著第二次發(fā)令,埃里克一個人跳下了泳池,朝著這個目標開游了。
和其他運動員的矯健身姿不同,他全程四肢不協(xié)調(diào),笨拙地揚著頭大口喘息。前50米他動作笨拙,姿勢別扭,但速度還不太慢?珊50米,體力下降,因為緊張甚至忘記換氣的埃里克開始減速,最后20米,他甚至一邊撲騰,一邊努力向前,以極慢的速度往前蠕動。
現(xiàn)場所有的觀眾紛紛站起來為他加油鼓掌,賽后埃里克回憶,“我告訴自己要繼續(xù)努力完成比賽,我知道整個世界都在看著我,祖國、母親、姐姐和朋友,我必須完成!“
最后埃里克的成績?yōu)?分52秒72,誕生了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紀錄。這個紀錄有多慢呢?那年的金牌得主霍根班德的成績是47秒84,這時間夠他游兩個來回然后上岸換衣服。
但埃里克享受的待遇和金牌沒什么兩樣:整個觀眾席完全沸騰了,許多觀眾都自發(fā)從座位上站起來,用雷鳴般的掌聲向這位精疲力盡的黑小伙致敬。
“飛魚”索普全程旁觀了他的表現(xiàn),并很嚴肅地認為:“這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(xiàn)。”奧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獲勝,也不是征服,而是全力以赴。
在他之后,奧運會游泳比賽增設(shè)了一個新崗位:救生安全員。截至今天,赤道幾內(nèi)亞已經(jīng)有多名名游泳運動員,國內(nèi)也建起了兩個50米標準泳池。而埃里克·穆桑巴尼,后來成為一名工程師,同時也是赤道幾內(nèi)亞國家游泳隊的教練。
遙想多年前的中國,也有很多為了代表中國站在國際舞臺上,而孤身一人踏上征途的我們自己的前輩們。1932年,我國短跑運動員劉長春孤身一人,漂泊20多天,遠赴萬里參加洛杉磯奧運會。當日報紙寫道“我中華健兒,此次單刀赴會,萬里關(guān)山,此刻國運艱難,愿諸君奮勇向前,愿來日我等后輩遠離這般苦難!”很幸運,今天的我們做到了!
2、東京奧運會默默而退的難民團運動員
此次東京奧運會,難民代表團由29名從戰(zhàn)火中走來運動員組成,他們分別來自敘利亞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家,其中敘利亞人數(shù)最多,達到了9人。
其中有一位叫亞拉·阿扎德·阿卜杜勒·哈米德的運動員,他代表伊拉克,也是伊拉克唯一的羽毛球運動員,他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,只上場了26分鐘。
整個過程沒有教練指導(dǎo),沒有任何人陪同。局間休息只能一個人安靜地喝水,然后看看旁邊陶菲克的比賽,比賽結(jié)束之后只能獨自匆匆地離開。
他們堅持參加奧運會,堅持上場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不是為了金牌,而是證明他們的國家依然存在。